7月14日,甘肅醫(yī)學院師生走進寧縣文化館,開展以“紅紙映古今·巧手承文脈”為主題的社會實踐活動,通過沉浸式體驗與深度交流,感受民間藝術的獨特魅力。
活動中,師生們走進非遺保護成果展廳,展廳內陳列著精美的剪紙、細膩的刺繡、古樸的石雕,每一件展品都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。講解員詳細介紹了非遺項目的傳承歷程和保護成果,師生們認真聆聽,不時駐足拍照記錄。
在剪紙課堂上,傳承人分享了創(chuàng)作心得、藝術理念,以及剪紙背后的民俗故事和文化寓意。隨后,師生們在傳承人的指導下動手實踐,學習認識工具、基本紋樣(月牙紋、鋸齒紋、水滴紋等)及折疊剪紙、直接剪刻等基礎技法。
活動期間,師生們還與館內非遺保護工作人員、本地文化研究者座談交流,大家圍繞寧縣非遺保護現(xiàn)狀、傳承過程中面臨的青少年參與度低、傳統(tǒng)與創(chuàng)新平衡等問題,以及未來結合數(shù)字化手段擴大傳播等展開討論,為非遺保護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視角。
此次活動不僅讓甘肅醫(yī)學院師生近距離接觸了寧縣地域文化與非遺藝術,更在實踐中增強了文化自信與傳承意識,為非遺的活態(tài)傳承注入了青春力量。(全媒體記者萬歡歡)